微信裂變營銷:微信公開顯示文章閱讀數量的利與弊

近日,自少數公眾賬號被內部測試后,微信忽然放開大批微信公眾號的閱讀數量顯示,以及用戶對文章的點贊次數,增加閱讀數量和點贊功能后,用戶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文章熱度及閱讀效果,廣告也可以進行更有效率的投放。

我周圍的很多賬號的閱讀數量都遭曝光,但目前還不清楚微信是按照什么規則選擇曝光閱讀數的賬號,有可能是按照粉絲數量或者活躍度先選擇了一批,也有可能是按照賬號申請時間,或者其他別的什么規則吧!

據馬找錢多次查看發現:閱讀數統計規則是這樣的,從放開顯示閱讀那一刻開始統計,之前則為零,根據UV統計閱讀數。

微信公開顯示文章閱讀數量的利與弊-馬找錢博客

1、自媒體的價值

一方面,早前的自媒體其實并不符合數字營銷整體方向,回想早年廣告主為什么選擇網絡媒體,除了傳播效率外,不就是因為網絡媒體可衡量效果、溝通的對面是個人嗎?

而早前的自媒體對于廣告主而言,似乎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它還僅僅停留在影響力層面,如果這樣,廣告主還不如去投放傳統媒體或者新媒體呢,又何苦死磕自媒體。

當然,我并不是說自媒體沒有價值,媒體分化、自媒體肯定是大勢所趨,而且這種生態下營銷也應該更加精準,讓品牌主與受眾間溝通也更加方便,這與傳統的垂直媒體別無他樣,唯一的區別就是自媒體可以做到實時溝通,而其他媒體無法做到。

不過馬找錢覺得這種區別對于廣告主而言,基本形同虛設,因為自媒體并不會從服務的角度去服務廣告主,而是從發稿、從渠道角度與廣告主合作。

換句話說,現在大多數自媒體本身定位有問題,怎么都成了廣告主的“PR外包公司”,為廣告主寫稿件,然后所有渠道通發,這不是PR公司該做的事情嗎?很明顯這是錯誤的。

在我看來,自媒體最好的商業變現是服務,幫助粉絲完成價值鏈的對接,次一點也是硬廣,至少這不會影響你本身的內容。就算是軟文也得讓廣告主獲得更多曝光吧,但絕對不是“PR渠道”,因為那是在消耗你的粉絲。

2、微信自媒體的影響力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自媒體投放,很多都是依據自媒體自己的數據為準,這個過程中不乏虛報粉絲的作弊者,譬如某號稱擁有20萬粉絲的科技自媒體,馬找錢就觀察了其公眾號數據,其單篇閱讀最高僅4000多,按30%打開率,他的實際粉絲僅10000多,即使按10%的打開率也只不過40000多粉絲。

假設他真有20萬粉絲,打開率也只不過2%,也就是說大部分都是僵尸粉(對于想增加真實粉絲的朋友,不妨看下馬找錢博客的《如何快速增加微信好友和粉絲》相關介紹),而這樣的人在自媒體業界并不是少數。

究其原因,其實也合乎情理,因為自媒體背后的利益實在太為誘人,動輒數萬的稿費并不少見,這讓從業者變得浮躁了起來,急于求成、急于變現似乎成為了自媒體的特征,而粗制濫造的內容與收益,也根本不成正比,至于當廣告主問及數據的時候,自媒體人往往會以影響力搪塞廣告主。

微信公開顯示文章閱讀數量的利與弊-馬找錢博客

可能是公關需求點不一樣吧,他們也認這種所謂的影響力,因為大多數公關都是為了做報告給領導看,證明自己在做事,所以認同這樣的影響力也是迫不得已。

而事實上,很多自媒體壓根就沒有影響力,充其量算個“寫手”,也許你知道他制造的內容,但是你并不知道作者,更不會關心背后的作者是誰,如果沒有這樣的連接關系,何來影響力。

不僅如此,自媒體的水也很深,站隊、聯盟或不可免,如果你沒有一個聯盟,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自媒體??上н@卻違背了自媒體的初衷,馬找錢理想中自媒體的初衷應該是內容、是服務,絕對不是拉幫結派,更不是靠貶低別人提升自己,如果是現在這樣,那自媒體就變成小眾間、聯盟間的彼此的玩物,這些自媒體人永遠也不會有影響力。

3、微信公開閱讀數的利與弊

微信官方忽然公開閱讀數統計,顯然也是為完善微信生態計,從主觀上看是好的,是一件值得拍雙手叫好的事情,雖然改變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陣痛,但這的的確確會幫助微信,抹殺了一批“掩耳盜鈴”的自媒體。同時還原了自媒體的真實性,也讓自媒體相關的數字營銷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但是在局部范圍內,它實際上打破了現有的微信自媒體生態,使微信從一個不那么講究訪問量、粉絲數的生態,轉變成一個拼訪問量、拼粉絲數的生態,從長遠看,其利弊還真不好說。

放開閱讀數顯示,最大的受益者將是一批草根大號,比如段子、冷笑話這樣的賬號,他們因為內容喜聞樂見而積累大量粉絲,動輒幾萬的閱讀數等于為其商業價值做了證言。

而最不利的則是原創類、細分垂直行業類自媒體,原創則產量低,細分、垂直則受眾窄,與草根號相比,它們的成績一定不好看,這也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做好微信內容營銷了。

對于很多精彩的原創行業性自媒體文章來說,它的價值肯定不應只是拿絕對閱讀數來衡量,但官方現在既然放出閱讀數,必然會起到指揮棒的作用,使所有人都加入對閱讀數的追求,昨天已經看到有一些被自己的低閱讀數嚇到的自媒體玩命刷流量,這種情況以后會越來越多。

除此之外,馬找錢覺得放開閱讀數還會產生如下影響:

(1)、PC端惡習蔓延至移動端,標題黨大量產生。

(2)、因為要拉流量,大量公眾號文章會在朋友圈或者好友群里刷屏。

(3)、多圖文會逐漸變成單圖文,因為一次送達的圖文越多,越必然會分散讀者注意力,影響閱讀數據。

(4)、刷流量的行為增多,大家都愛個面子有虛榮心不是?想想人活著也夠累的,辛苦寫文章不說,還得關注閱讀數。

毫無疑問,展示公眾號文章閱讀數其弊端是使微信自媒體的運營氛圍變得更浮躁,馬找錢覺得其弊端主要還是體現在作者這一方面。

那么其利在何處呢?我目前還未想太明白,有的人說公開閱讀數是為了賦予草根大號商業價值,但現在廣點通的機制下,廣告主是按實際點擊次數付費,又根本不必看閱讀數。有人說是為了打擊軟文生態,但打擊后官方又能從中獲得什么好處呢?

最后我想說的是,微博為什么會由盛轉衰,跟粉絲數、閱讀數、轉發數這些數據的攀比和造假成風大有關系。

僵尸粉橫行,假轉發橫行,使微博魅力大減,而為了獲得漂亮數據,也使得三俗內容大量滋生,導致內容的競爭不是比高雅,而是比LOW,劣幣驅逐良幣,拉低了內容的整體下限。

比如,在新機制出臺后,我就看到很多微信賬號打算開始買軟件刷流量,搞得我都想弄個軟件去刷個流量,而且未來說不定真會這么做,因為自己老老實實寫原創文章,數據卻不如那些刷流量的人來得漂亮,怎能不心有不甘?

從一開始就去中心化的微信本來開了個好頭,在微信自媒體中營造了一個競爭不是那么激烈的生態,大家各憑愛好,各自寫作,但現在閱讀數據的公開,又將作者們拉入到一個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去,使他們成為數據和虛榮心的奴隸。

馬找錢博客點評:

作為一個折中的辦法,馬找錢建議微信不妨把閱讀數的顯示設置為作者可選項,這樣,那些對自己數據自信的,特別渴望被商業價值看中的微信號就可以選擇呈現自己的閱讀數,而另外那些不那么想參與到競爭中去的作者,則可以繼續躲進小樓成一統。

最后我想再說一句:你不善待粉絲,粉絲也絕對不會善待你,尤其是如今微信公開閱讀數據,裸泳的人必然會被逼上岸。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0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代碼圖片

    暫無評論內容